2014年2月9日星期日

我的人物鉴别法:以金庸、王朔、余华、鲁迅为试金石

我的人物鉴别法:以金庸、王朔、余华、鲁迅为试金石

(zt)读楼下谈金庸人不如其文的文章,顺着链子看到这篇:
我是一个偏见很深的人。我总觉得从一个人喜欢读什么东西,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人。欣赏趣味与精神气质密切相关。

我有一个非常简单而快速的鉴别人物的方法,就是问一下他对金庸、王朔、余华、鲁迅四个中国读书人多少知道一点的作家的看法,以此判断与他谈话的投机程度。
1、金庸

金庸已经被抬到了文学大师的地位。在大陆金庸迷极多,谁如果敢在论坛上骂金庸,是要准备好付出代价的,金庸迷们是非常执着的一群。

我是极厌恶金庸的,很难理解那些金庸迷。对于那些迷金庸的人,不免有点看不起,怀疑他们的欣赏能力。据说现在北大中文系是捧金庸的大本营,有严家炎、孔庆东、蒋泥等,写了不少书,连钱理群也说金庸不错。学者喜欢胡说八道,这没有什么出奇,出奇的是这些人又捧鲁迅。在我看来,同时喜欢金庸与鲁迅几乎是不可能的,惟一的结论就是他们喜欢的是他们心目中的假鲁迅。

我觉得与金庸迷的精神气质相差太大。他们太热情、对生活太投入、他们只想沉入生活好好醉一次。而我总是太冷、太喜欢揭破别人的好梦。

还好,王朔、王小波、吴思、易中天都对金庸很不以为然,看来我道不孤。

2、王朔

王朔在文人眼中是痞子作家,很为正人君子不耻。胆敢声称喜欢王朔,是要有点勇气的,文人会把你看成没有文化的小混混。我发现,一切伪君子,特别是自由主义伪君子,无法忍受王朔,朱学勤骂过他。

但我确实喜欢王朔,经常震惊于他的天才的创作,而且觉得这个人内心挺干净,看问题远远比那些学者透,文学才能更不要说。王朔是大愚大智,大俗大雅。王朔就像鲁迅所谓的魏晋人物,他们反孝道,是因为看不惯别人糟蹋孝道,看不惯伪君子以孝道为谋利之方,其实他们内心是把孝道当宝贝的。就像浪荡子不相信爱情,是因为他心中的爱情太纯洁了。看不出这一点,眼力就不行。说他是“痞子作家”的往往是最恶俗的文人。

王朔的反鲁文章,激怒了大批鲁迅的崇拜者,我虽然也自诩为鲁迅崇拜者,却觉得他写得不错,挺有味道。我不明白那些跳脚骂王朔的人,是不是真理解鲁迅。如果鲁迅再世,他可能更愿意引骂他的王朔为知己。林贤治、陈丹青并没有因此对王朔有什么恶评,

我有个偏见,不喜欢王朔的人,他的感受性肯定不太好。他做人、做学问肯定有点装腔作势,有点附庸风雅。

易中天、摩罗、王小波对王朔的评价不低。

3、余华(包括莫言、贾平凹、苏童)

余华据说已经有实力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了。但自从高行健得了诺贝尔奖后,这个奖在我心目中分量大跌,即使余华得了这个奖,我也不会奇怪。现在一切小资与中产,一切以为自己有品味的人都在读余华,而且不吝极口称赞。但在我看来,《活着》不过是部低劣小说。《兄弟》简单无法卒读。他所有的人物都是木偶,与琼遥阿姨的纯情八股有得一拼。

所以自称喜欢余华者,肯定喜欢装逼。而且读多了,人格与精神都会出问题。

4、鲁迅

鲁迅,现在是个是非人物,爱他的爱得不得了,而骂他的又恨得不得了。陈丹青说鲁迅好玩,说鲁迅的文字有一种游戏的优雅,深以为然。我觉得一个人可以不欣赏鲁迅的思想,但如果不欣赏鲁迅的文学,那种幽默、有趣、游戏、好玩的文字,他对文字的感受性肯定有问题。

但由鲁迅去判断人经常要出错,因为鲁迅太复杂。林贤治是鲁迅思想最好的诠释者,在我看来,也是鲁迅的真正传人。但有些人,特别是左派,如于仲达、槟郞对鲁迅极崇拜,但却对鲁迅的个人主义极不认同。另有一些人是从变态心理去理解鲁迅,如王晓明。还有一些人是从生命哲学去理解鲁迅,如范美忠。有些是从反共去理解鲁迅,如刘晓波,他虽然对鲁迅前期有极高评价,却对鲁迅后期杂文评价极低。再如钱理群,虽然也为理解鲁迅做了不少事,但他的精神气质与鲁迅相差太大,无法接近鲁迅。

对于鲁迅,不能只问是否喜欢,一定要问喜欢什么,否则很容易误判。

这四名人的特点,就是众所周知,而且争议大。我当然还有很多我心仪的作家,如张爱玲、王小波、刘震云,最近知道了一个韩东(最近出版了《我和你》),但他们或者没有上面这四个人广为人知,或者评价比较一致,批评者较少,不足以分出阵营,没有标签式的区别意义。下面再给四人一个总评:

1、金庸是恶俗,但装得很有文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表面看琴棋书画,很有书卷气,实际上观念极其陈腐,文字更是腐酸。像一个小报记者,表面仁义道德,实际上是男盗女娼。没有任何作家的道德观念(作家的道德就是对文字的严肃),就是媚俗。

2、王朔像个无赖,却有真性情。因为看穿了这个社会的道德武器,看穿了这个社会上的伪君子。敢于承认自己好酒好色,是真性情。不做无赖,被这些小人欺负了一点办法也没有。自由主义,不仅有政治层面,而且还有社会层面,那就是对私人欲望与利益的肯定。挑战暴君可以获得美名,挑战性道德,只能成为笑柄。就此而言,李敖很不容易,王朔也不简单。

3、余华是假高雅。以小众艺术,或纯文学作幌子,迷倒大批讲求品格的小资。但在我看来,他是冒牌货、伪现代。

4、鲁迅文字谐趣,但有人认为半文不白,文字糟糕。鲁迅坚持个人抵抗,却被认为是权力的打手。鲁迅心内温柔慈善,却被认为恶毒无比。

在一般人看来,金庸与王朔是俗的代表,而余华与鲁迅是雅的代表。而我现在的组合是鲁迅-王朔,不免要令人诧异的。在我看来,作家的俗与雅都不是问题,但作家必须真诚,必须写出真实的人生,揭示生活的真相。王朔骂鲁迅之后,似乎鲁迅与王朔变得不兼容了。但我觉得这两个人却是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有巨大的文学才气,又不失赤子之心。如果他们是同时代人,鲁迅与王朔的友谊可能不逊于与郁达夫的友谊吧。

我绝不相信有既爱鲁迅,又爱金庸的人。这两个人的精神气质势如冰炭,相差何可以以道里计。所以如果有人宣称他两家统吃,既爱鲁迅又爱金庸,比较大的可能是,他喜欢金庸是发自内心的,而喜欢鲁迅是作秀。
(ZT)作者:闲话
http://zb108.zb.blog.163.com/blog/static/12978604020099983933253/edit/
评论(0)引用浏览(195)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zb1080/user_blog_diary.php?did=48559#sthash.DVMqLauu.dpuf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