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船到一路上的第3站斯卡格威(Skagway),这是一座号称象征着人类开拓和冒险精神的亡命之城。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杰克·伦敦以此城为背景的名著《荒野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我的血也跟着燥热起来。
这部书的主角巴克,原是一只养尊处优的南方家犬,被狗贩子偷卖到阿拉斯加,命运陡变,成了一条拉雪橇的苦役犬,在残酷的驯服过程中,它意识到了公正与自然的丛林法则: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它懂得了狡猾、斗狠与欺诈,后来它自己将狡诈斗狠发挥到了让人类都望尘莫及的地步。经过你死我活的斗争,它最后终于确立了领头狗的地位。在艰辛的拉雪橇工作中,主人几经调换,巴克与最后的一位主人桑顿结下了难分难舍的情谊。桑顿将他从极端繁重的苦役中解救出来,而巴克也多次营救了它的主人,最后,在它热爱的主人惨遭不幸后,它走向了荒野,响应它这一路多次听到的、非常向往的那种野性的呼唤,并且成为了群狼之首。
杰克伦敦这本书中的很多情节,就是以斯卡格威和附近的淘金路线为背景展开。。。
1896年在这附近发现金矿后,闻名世界的阿拉斯加Klondike淘金热便由此开始。仅仅两年此地就涌入几万名淘金冒险者,一跃成为阿拉斯加的最大城市。
今天的斯卡格威只有800多常住人口,小巧干净。到了夏天人口会增加一倍,原因是这里乃游轮必经之地,每年游客高达90万人,需要人手来帮忙。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此城的最大看点,是坐上100年前夹皮沟式的窄轨小火车去加拿大育空地区怀古凭吊一番当年的志士仁人。听说那边的冷山上有个著名的淘金汉墓地,有的墓碑就做成了大金块形状并经常由后人往上涂金粉。我们先去火车站买了去育空地区的白隘(Whitepass)火车票,然后在等待上车的空挡开始逛街。
斯卡格威这个小城镇也是只有几条街道。在最主要的那条商业街上,看见两栋有点意思的房子。
一个是1899年建成的“AB”楼,(Arctic Brotherhood Camp Skagway No.1),这是当年来此探险的男人们搞的“兄弟互助会”(现在是访客中心)。看看它的正面,据说是由8000多块海中浮木(draft wood)拼凑而成的,可能是想取“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意思?风侵水泡的浮木100多年了也没有腐朽,谁说朽木不可以雕涅?呵呵
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叫红葱头沙龙(Red Onion Saloon),这个沙龙的一楼是酒吧,而二楼当年是有名的青楼。这里最火的一个典故,是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相反的故事,说当年一个淘到大金的家伙爱上了楼里一姑娘,想娶其为妻,并说他愿意付出和娇小玲珑的姑娘一样重的黄金作嫁妆。结果这位135磅(约60公斤,可能在美国算娇小玲珑吧?)的姑娘有一天真的看到这汉子推着一车和自己体重相等的黄金在楼下喊她,不禁泪飞如雨。随后,姑娘义无反顾跟他回到美国本土,2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十九世纪,育空地区(西边紧邻阿拉斯加)发现了巨型金矿,吸引大批淘金者赶来。斯卡格威作为深水良港成了美国本土淘金者的门户。这山下海边的一片片平地,据说当时都成了“帐篷城”。
巨大利益驱动,使得翻山越岭的白隘-育空窄轨铁路(White Pass and Yukon Train Road)仅在一年内就建成了。因为地理环境极其险峻,气候极为恶劣,在当时的工程技术下,一年内通车堪称铁路史上的奇迹。如今这条铁路已经成了美国的国家历史名胜(national historic registry),专行旅游小火车。我估计过不了几年咱夹皮沟的小火车也能火起来,可以从奶头山直接开进威虎厅,咱不是也有很多名胜故事嘛,名妓蝴蝶迷什么的,呵呵
斯卡格威“世纪纪念公园”,当年背着大包小包翻山越岭的淘金前辈。
这个古老的火车头其实是台巨大的开道用铲雪车。当年的铁路在冬季穿越冰天雪地时需要这样的设备。
在19世纪末阿拉斯加淘金热(Klondike Gold Rush)的高峰期,斯卡格威作为前去淘金地带的入口,这里也曾经有过好几万人。值得一提的是,离这里不远有另外一个小城Dyea,在淘金时代也曾辉煌过,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没有人烟的鬼城。正所谓天下熙熙天下攘攘啊。。。
根
据我搜集的研究资料,当年这里发现黄金时,正值美国经济萧条,所以很多人来到这里淘金暴发,但是就像房市股市这市那市一样大部分人都没有发(除了发梦)。
当年从东部过来的人,得先从纽约坐火车到旧金山或西雅图,然后再坐船到斯卡格威,所以光车票船票都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最后真正来到这里的反而大多是些
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会计师、律师、教授、医生等。到这里后,这些人面对的是先爬10多英里的山路,经过白隘(Whitepass)进入加拿大。当年驻守白隘的加拿大皇家骑警要求,每个进入矿区的人必须携带不少于2000磅(900多公斤)的生活物资。因为一旦进入矿区,几乎要一年才能出来,所以每人必须携带足够使他能生存下来的物资,不然不许进入。于是这些文人雅士们只好在斯卡格威城里采购物资,然后一趟一趟的背上山到关卡过秤,要往返几十次才能背够。稍微有钱一点的人,会买马帮助托运物资,当时在芝加哥5美元能买到的马,这里要150美元才能买到。而这些人又不懂得驭马,强打硬抽地把马往山上赶,很多马因为失蹄而摔下山谷,现在往山谷底下看还能随处看见马的骸骨。当这些人背够2000磅物资到白隘后,他们被允许进入加拿大,此时,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他们要先将物资背到离白隘20多英里的一个湖边,然后自己砍树造船(可以想象这些连锯都没开过的书生怎么去造船),然后再划行600英里的水路(当时没有公路,水路是最快的选择)到加拿大育空的Dawson去淘金。千辛万苦到达Dawson后,还要跟先来占地的人购买开采权才能开淘。所以这批远道而来的人其实都没能发财,真正发财的是那些先来圈地的人,哈哈,到阿拉斯加到底是淘金子还是淘地产啊?
俺们现在就准备沿着当年老红军的路线,来一次白隘-育空淘金之旅。
排队等候上车的“淘金者”。小火车的服务员和铁道员都打扮成19世纪的模样。
我们计划先坐大巴进山奔加拿大,然后在育空乘小火车返回,这样的好处是大巴可以在几个景点停下来,让我们下车从容细赏。再说我们都是口味比较挑剔的旅客,不喜欢重复来时的路。
在巴士上看对面疾驰的小火车,我们等下会坐它回来。
遇到一支清一色的Jeep越野车队,很惊异他们停车的技术,笔管条直不说,间距也几乎一样。国内现在也很多这样靠玩同类交通工具而结帮搭伙的玩法,酷。
在北海道也能看见这样的高达近3米的反光道路标志杆,为的是冬天大雪铺天盖地时给车辆指路。
到了阿拉斯加和育空交界了,中间3面矮旗从左至右:阿拉斯加,BC省(我的居住省份“英属哥伦比亚省”),育空地区。
巴士司机依依不舍和我们告别:
我们在等着上火车的间隙看风景。这家人把坐轮椅来的小妹妹抬起来合影。
火车来了。
上了火车以后不久开始查票,还要拿出护照,因为过了加拿大海关后,回头还得过美国海关。tnnd。
糟了,小盖的票找不到了,他举着一张大面额美子试试看能不能贿赂一
下铁道员,呵呵。
丫净给我惹事,呵呵。不过我不愿见到朋友难堪,赶紧戴上在车站小卖部
刚买的铁道员帽子,学一把巴克好勇斗狠,机智地爬上火车关键部位威协查票的:“靠,你要是敢不让我哥们坐车,俺就。。。” who怕who啊?
火车沿途,别是一番不同景色,因为工程显得比高铁及和谐号还粗糙和不靠谱,似乎随时都有垮塌翻车的危险。随着车厢里常常的一惊一乍,一路上尝尽惊险,惊吓,惊艳,刺激,。。。看来美还得从险中求。怪不得旅游业界有 “白隘通道和育空窄轨铁路,是世界上最美的铁路之一” 的称谓:
看看俺的脚下,俺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站在两节车厢之间拍的这些照片,而且外边风大特冷,手按几下快门就冻拘遛了,铁道游击队也不过如此了吧?呵呵:
快要进山洞了:
赶紧缩头!
惊回首!不敢相信我们上千吨列车刚从那上边开过来,这木架子搭的,怎
么瞧怎么玄: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呵呵。铁道旁的岩石上顽强生长的河美人(River Beauty,又称矮火焰草,Dwarf fireweed),非常漂亮抢眼。
这是一个小车站,有一帮乘客要上车:
不过自打他们上了车,不知是不是超载什么的,火车突然出了事故,后边几节车厢好像要脱轨,白胡子列车长赶紧跳下车抢救。我心说,啊?他怎么长得跟泰坦尼克号老船长一摸一样啊?靠,俺有幸没赶上沉船,火车表出事吧?呵呵
一丝凝重,仿佛在交代后事:
旅行不仅是玩,常常也是玩命。欲知俺们有没有躲过这一劫活着回来,且听下回分解。嘿嘿
(待续)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