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架上有一本胡启新的赠书:《证券投资学》,纸已经开始变黄了。洋洋洒洒二十万字,那是老胡第一次当海龟回国时(1989-1990年)的大作。当时这套丛书被认为是中国证券业的启蒙著作,曾影响了一代证券业者。说起来,胡启新应当算得上改革开放后归国创业的第一拨人。当年,他们几个在美国就认识的朋友,仿佛约好了似的前后脚归来,干的第一件大事是创立中国的证券交易所,启动中国的证券交易市场。于是就先有了“联办”(即1989年3月15日成立的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看看这几个人的名字,就知道作为第一代元老的胡启新如果一直在那里干下去的前途:王波明、高西庆、汪建熙(牛大同学)、章知方等(现在都是中国证券业的大鳄)。但是,他却常念叨一句话:“勉从虎穴暂栖身”,他心中的理想既不在金融也不在证券。 (照片掉链子了,等找到再贴) (图:左边这位就是十年前的胡启新) 1989年六四前夕,我在日本呆得烦了,看到国内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一拍屁股也回国了。晚上闲着无聊就去胡启新家找他下围棋(他下围棋路子极野,不讲章法全靠智商高和你拼杀,对我们这种二把刀水平感觉还挺刺激的,但遇上我们班曾拿过湖北省名次的老X就没咒念了)。那天一进门,却见他满屋子桌上地上墙上哪哪放的都是纸片、资料、还有英文的中文的各种书。他说:“对不起,你去找老程他们下去吧,没瞧哥们这儿正忙着呢吗?著书呢。”胡启新当时正在“联办”,筹备阶段新业百事待兴,忙得不可开交。他想拉我过去帮忙一块干,我不懂金融证券,就和老婆商量不如先一起过去听听他们讲课。那时,“联办”好像是在崇文门附近一个破旧的宾馆里办公,每周他们有几次讲座,由胡启新和上述的几个前辈轮流主讲。有时去得早了,就帮老胡他们用当年江姐许云峰那种印《挺进报》的油印机印一些讲义。后来这些讲义敛吧敛吧就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证券业从书”,请刘鸿儒做主编,往出版社一送就这么印刷发行了。看着现在中国证监会的大厦,高西庆、汪建熙们人五人六的坐在里面划圈、签字、发指示,谁也不会想到中国的证券业就是从这帮人手里折腾起来的(那时候证券市场啦炒股票什么的还未被全党认可,有点半地下试验性质)。 后来,年轻气盛的我们觉得整天做这种政府公关(很多听讲者是政府官员)似的半启蒙半传教的事忒没劲,就各自去忙乎自己感兴趣的事去了。好像又过了几年,一天突接到胡启新一个电话,说他正在广东呢,一个当年给他在“联办”打下手的牛大同学(晚我们几届,学金融的),也是他那本《证券投资学》的责任编辑小F(姑隐其名),弄了个“xx证券公司”秀了几千万块钱(北京话,意为拉来),请他一起干,坐第二把交椅,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办分支机构先行开始营业。老胡想请我做北京分公司的经理。当时我好像刚和老婆从前苏联东欧转了一大圈回来正好没事,闲着也是闲着,就答应了。干了一段,小F和老胡开始出现矛盾,过招斗法,这也很正常,但我们下边干具体事的人就难受了。小F喜欢美女,请来了濮X沂的妹妹给我做秘书,后来干脆把他的红颜知己中国“首富”牟X中的办公室主任S小姐挖来做我的副手。定力修行都不太够的我有点招架不住了,只好向老胡请辞。老胡坚决不允,说:“你丫拍屁股颠了,我怎么办?”后来,他想出了“老牛对嫩草”的妙计,把对证券业极有兴趣的刚从日本海归的比他大几岁的同学老杨弄进来给我助阵,但老杨比我们还书呆子,见着美女就筛糠的主儿,哪见过这阵势?最后,“咱们仨”在娘子军和党代表的夹攻下抱头鼠窜,前后脚离开了证券公司。 (待续) http://www.cross-land.net/DisplayArticle.ASP?ID='5863'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