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4日星期四

文字狱牢头的笔录/第一回(4)

文字狱牢头的笔录/第一回(4)

第一回 《江河水》提胡齐灌顶 《山楂树》摞命犯熊鱼 (4)

说起这北大之行,可是邹叔(面哥)这一生的关键一笔,还请牢头哥耐心允许偶先铺垫几句背景情况。
面哥当时大学刚毕业不久(无巧不成书,面哥居然也是东黄城根牛大毕业的/嘿嘿),在北京的一家报社的理论部当编辑。报社刚刚改名新张(重新成立)不久,雄心勃勃的新总编辑老安,被牢头哥的顶头上级单位中宣部从《人民日报》副总编任上调来,风风火火准备干一番名堂出来。
当年,报纸要想做大,唯有升格一条路:《人民日报》是正部级,号称党中央机关报,那“本报”就得搞成国务院的机关报,至少得是副部级。可来头虽然不小,名头却还不够大。安总编每天风风火火忙里忙外,就是升格、搬家、创名头这三件事。
升格,就是从正局级升为直属国务院的副部级;搬家,因为这家报纸原来的办公地点在西黄城根儿一个旧的王府大院里(注意,不是老秃笔的母校东黄城根)。那个大院从外头看,灰墙黛瓦早已成了灰头土脸,很不起眼,不过,里头倒是住着几位副总理以上的高官(将来定稿时会大概介绍一下谁谁谁怎么住进去的)。老王府尽管很大,但是,也许是现在的官儿不如古时候值钱了,也许因为中国越来越人满为患、官多值贬,当代高官的待遇、威风统统大打了折扣,所以,这个大院里除了几个副总理,竟还挤进了国家经委的总部,而这家报纸原来因直属国家经委(更早则是老《大公报》的人马--此是后话,容再表),所以也在老王府里办公。但是报纸升格后,招兵买马,王府大院里闹泱泱的实在装不下了,副总理们在被采访时,也和颜悦色地表示了不快。于是,报社就把几个部门临时迁到了宣武区虎坊桥附近的“福州馆”里挤插着办公。而夜班总编室、校对室和排版印刷车间又搁在宣武区的回民中学里。一报三地办公,中外罕见,其间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故事,暂且不表。最后,虎视眈眈的安总编看上了位于王府井大街的《人民日报》旧址,打算动用他在中宣部、《人民日报》等处的关系,把这块宝地呛过来。用安总编的话说,到那时,请邓小平重新写个报头,把报社的大招牌往王府井寸土寸金的路边一挂,还用得着宣传么?至于第三件大事:“创名头”,那就是上至总编下到记者各显神通的事了。
这天,理论部主任老华端着她那似乎永不离手的进口果酱包装瓶改造的茶杯(说改造,因为她还用尼龙丝为此瓶精心编织了一个有彩色漂亮图案的套),走到面哥办公桌前,说:“小邹,今天派你个重要任务,去北大哲学系汪教授家一趟,把他为咱们报纸写的大作取回来,下班前务必赶回来交到总编室,夜里发排,明天见报。”
面哥确实较面,咬着根笔,手里拿着他的用大号墨水瓶改造的水杯(这是他的一个象征--表示自己是喝墨水长大的),似乎正在批阅一篇稿件(其实他正在干私活,为《新体育》杂志写一篇女性三围方面的文章捞点外快),所以一时竟没反应过来,瞅着老华发呆。趁他还没转过磨,坐在他对桌的大庞接茬了:“主任,这点小事就别劳烦咱面哥啦,正好我下午没事儿,不然我跑一趟?”说完还冲面哥挤挤眼。
原来,北大哲学系汪老教授是一代名“儒”,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毛主席钦点至中南海请教学术问题,却能于风口浪尖上头脑清醒洁身自好,这哲学算没白学。至今,已连阅三朝不腐不滞,是仍然活跃在学术界的泰斗极人物。。。。。。不过,这些是安总老华那层次的人关心的,对于面哥大庞他们倒无所谓,对他们有所谓的,乃是汪老先生家金屋藏娇,他的小女儿阿健,是北大有名的美女,号称“燕园四美”之一。怪不得大庞要争着去。
理论部主任老华50多岁,是个女的,曾经是《中国青年报》的小笔杆子,57年反右,因为开会时上了趟厕所,大家趁她不在举手通过,一泡尿回来就成了右派,在西北一蹲就是20多年。人是热心肠,憋了20多年嘴变碎了,爱撺捣事,也爱掺合事儿,幸好人还不坏,所以就没发展成是非之人。她打断大庞:“你是坐在井底成天想吃天鹅肉!你不是有女朋友吗?人家小邹孤家寡人的,又才高八斗,你也真好意思开牙。再说,这是咱们的独家专稿,我还得给配发编者按,这可是咱们部里创名头的重头戏,让你去,眼色和脑子全不往正地方使,我还真不放心。”这时候面哥总算反应过来了:“既然领导这么信任我,这艰巨任务我是责无旁贷。你们放心,我一定超额完成任务!”
“不用超额,”大庞赶紧说:“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就齐了!”
面哥先往总务处打电话要了车,下楼直奔后院北墙司机班。看见小车司机向群叼着烟,已经在热车了。
您不要小看这北京中直机关的总务处后勤处这些地方,那可是真正的藏龙卧虎之处,也是各种大院文化京城贵裔们那些奇闻趣事演伸过来的新舞台、第二幕。向群比面哥小几岁,他的爸爸文革前是全国总工会的第三把手,解放前作为地下党,曾任燕京大学副校长,娶了李公朴的妹妹为妻,上一辈几乎个个都是能在《辞海》中查到的历史名人。
邹一眠拉开后门,打算坐在这辆苏制“拉达”的后座,向群冲他嚷嚷:“嘿我说面哥,你能不能给咱留点面子?不是跟你说过吗,坐我的车尽量往前坐呀!”面哥马上想起来,向群是极要面子的人,他不希望被人看成是司机(虽然他不过就是司机),你要是坐在后面,他的身份就不言而喻了。他一边道歉一边坐到副驾驶的位子上。向群还在嘟囔:“跟处里孙处长说过好几回,给这几辆苏联破车窗户上贴上太阳膜,这孙子就是不办人事!”那时候的北京,满大街看不见几辆汽车,马路显得雄伟宽阔,很像现在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北朝鲜首都平壤的街头。所以,不到40分钟,他们已经驶进了北大南门。
待续/嘿嘿---


所有跟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